當(dāng)中國吉林網(wǎng)敲開省人大代表谷鳳杰的房門時,她還沒來得及整理帶來的行李箱。這次來參加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,她帶了一個大大的行李箱,行李箱里到底裝著什么?中國吉林網(wǎng)記者帶你一探究竟。
行李箱一開,一層包裝精美的鮮食玉米就映入了眼簾。咱吉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(chǎn)地,吉林人對玉米有著不同的情結(jié),一般,吉林人喜歡叫它為苞米。作為農(nóng)村代表,谷鳳杰這次參會,特別帶來了自己村子種植的苞米。仔細(xì)看,這苞米顆顆籽粒飽滿,晶瑩剔透,整整齊齊,尤其是這金黃的顏色,讓人一下就能看出與普通玉米的不同之處。她說:“這是我們村里自己種植的鮮食玉米,種植環(huán)境好,車都開不過去,連汽車尾氣都沒有,特別好吃。”
谷鳳杰代表拿出幾穗苞米,熱情地給記者煮上,一定讓記者嘗嘗這玉米的味道。在她的娓娓道來中,我們對手中的苞米也越來越了解。這些苞米是三道河子村自己種植的鮮食玉米,它們給全村上百口人帶來兩份收入——一來玉米收購價高出市場價兩倍左右;二來再有一個多月,就能進(jìn)入村里的鮮食玉米加工廠打工,每個人增收都在8000元左右,可以說,這是村里致富的“金苞米”。
再說這玉米的味道,真是香甜軟糯,口感可是特別好。谷鳳杰代表說,平時出差,她也總喜歡帶上點(diǎn),煮一煮就能吃,特別方便?!斑@次帶來這些玉米,也希望與代表們分享苞米,介紹我們的苞米。”她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