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新聞 > 時政 > 和龍市南坪鎮(zhèn)柳洞村:脫貧路上“柳成蔭”

手機版百姓熱線
空白

和龍市南坪鎮(zhèn)柳洞村:脫貧路上“柳成蔭”

2020年06月22日 13:55

從和龍市出發(fā),南行約35公里,郁郁蔥蔥的兩山之間,坐落一個美麗的小村莊,一棟棟白墻藍瓦的房屋整齊排列道路兩側,一棵棵小樹迎風搖曳,村邊墻面上繪著民族特色濃郁的圖畫……這就是和龍市南坪鎮(zhèn)柳洞村,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,如今蛻變成令人神往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柳洞村的變化,要從2016年講起。

▲柳洞村舊貌

▲如今的柳洞村美麗、干凈、整潔

火車跑的快 全靠車頭帶

柳洞村是個典型的少數(shù)民族邊境村,朝鮮族村民占95%以上,平均年齡超過60歲。村內黨員少,黨員老齡化嚴重,沒有35歲以下黨員,曾被確定為“軟弱渙散”基層黨組織。2016年1月,州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綜合處處長姜慶松主動請纓,到柳洞村擔任“第一書記”。“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,支部是核心,班子是基礎,黨員是關鍵?!苯獞c松決定從黨員隊伍建設入手,改變柳洞村貧窮落后現(xiàn)狀。

該村首先完善“三會一課”制度、村干部輪流值班制度、黨員分片包保制度等,規(guī)定黨員每天8點30分到村部,一起學政策、議民事、解民憂。姜慶松堅持帶領村班子成員深入農戶、田間地頭,宣傳脫貧理念,傳達黨的政策,使正確的扶貧思想傳播到全村家家戶戶。柳洞村黨支部書記金浩說,剛開始入戶走訪時,村民有些抵觸情緒,但姜慶松有韌勁,一戶戶地走、一家家地嘮,逐漸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?!包h支部就是火車頭,我們都要在‘車頭’的帶領下加滿油、鉚足勁、向前沖!”村民們表示。

鶯遷喬木 燕入高樓

過去,柳洞村7個自然屯分布在15公里的公路沿線上,僅有2個自然屯實現(xiàn)了道路硬化。村內外出打工人員較多,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不足10戶,房屋簡陋,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,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。住房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貧困群眾“真脫貧、脫真貧”,只有解決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,才能為決戰(zhàn)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。2016年,柳洞村實施易地搬遷,整村搬了家。

柳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柳昌范清楚地記得4年前喬遷新居時的情景:“2016年10月31日,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,村里舉行新村部落成暨易地搬遷新房交接儀式,知道我們搬進新家,州領導特意來為我們發(fā)鑰匙……”

柳昌范告訴記者,易地搬遷前,他和老伴住在30多年前自建的磚瓦房里,因年久失修,通風不好,夏熱冬冷,房子有裂痕,偶爾還會漏雨。他也曾想過換個新房,但要花上10萬元,夫妻倆因此作罷。

2016年,柳洞村整村易地搬遷,新建新房56棟,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搬遷39戶,安置區(qū)征地拆遷17戶。柳昌范一家一分錢沒掏,住進60平方米的新房。房屋采用電取暖,解決了因封山育林后燒柴難問題,也免去了老人生火取暖做飯的繁重勞動。入住時,對口扶貧單位還向柳昌范一家贈送了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、熱水器等家電,免費為他安裝了櫥柜和衣柜等設施,柳昌范真正實現(xiàn)了“拎包入住”。

改善住房只是第一步。近年來,柳洞村投入90萬元建設文化廣場,配套新建了涼亭、健身器材、門球場綠化帶等設施;投入32萬元完成160平方米居家養(yǎng)老大院建設,現(xiàn)已投入使用;投入197萬元,完成1.2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及3034延長米邊溝建設;投入130.7萬元完成電線改造配套設施,滿足群眾生活用電需求;投入26.1萬元完成聯(lián)通設施工程,通訊設施實現(xiàn)戶戶通;投入200萬元完成3400米柵欄和800米圍墻……小村莊的面貌日新月異。

“從住在危房到喬遷新居,從家徒四壁到生活美滿,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,大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!”柳昌范的臉上,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
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(xiāng)

脫貧,歸根結底要掙錢。

柳洞村結合自身沒有勞動力的實際,及時調整產業(yè)項目,采取土地入股、場房租賃等形式,引進延邊峰山食品有限公司,大力發(fā)展養(yǎng)殖、種植、民俗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綠色有機循環(huán)經濟;采取資金入股、土地經營權抵押等方式,與延邊犇福清真肉業(yè)有限公司實現(xiàn)村企聯(lián)營。扶貧企業(yè)每年按比例向村民分紅,貧困戶每年人均增加收入3600元。

在為村民分紅的同時,還要對他們“充電”,將黨和國家的各項“利好”政策轉化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硬措施、好辦法。為有效解決部分村民“等靠要”思想,村干部主動走訪年輕有能力的貧困戶,積極幫助他們謀劃產業(yè)項目,為其他貧困戶樹起標桿。貧困戶崔光秀在村里的幫助下種植了10萬袋桑黃,談到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經歷時感嘆道:“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能發(fā)展產業(yè),如果沒有村干部鼓勵我、幫助我,我哪能有今天?。 ?/p>

為扭轉村集體經濟“空殼”局面,村干部多次到其他地區(qū)學習先進經驗,探索符合本村集體經濟增長的發(fā)展道路。依托“一汽小鎮(zhèn)”項目,柳洞村建立10余座民宿,供游客住宿,建立全州第一個“五同”教育培訓基地,推動集體經濟實現(xiàn)“從無到有,從弱到強”。截至目前,柳洞村集體經濟積累超過百萬元,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。

脫貧路上,柳洞村已“綠柳成蔭”。

[ 本作品中使用的圖片等內容,如涉及版權,請致電。確認后將第一時間刪除。聯(lián)系電話:0433—8157607。]

延邊信息港 / 延邊廣電客戶端
標簽: 柳洞  村民  脫貧  貧困戶  10 

信息廣場

登錄天池云賬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