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覺中國供圖
“靈”的配圖和流變。(作者供圖)
2024年12月,《咬文嚼字》編輯部發(fā)布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語,“水靈靈地×××”入選?!八`靈”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?“水”字不必解釋,我們不妨探討一下“靈”字的來歷。
“靈”的金文上面是“霝”,是“零”的古字,表示降雨。我們拆開它看:“雨”,表示下雨;三個“口”表示不停念叨或者眾人齊聲呼喊,似乎是在求雨?!半灐币泊碜x音?!办`”的金文下部是“示”,這個字是祭臺的意思,表示和祭祀有關(guān)?!办`”的本義就是古代祭祀祈禱求雨的巫師。遠古時期,人們信奉上天的力量,巫師跳舞請神,祈求降下甘霖,保佑人間風調(diào)雨順。
到了小篆里,上面部分沒有變,下面的“示”替換成了玉(寫成“王”)。原來古人祭祀時要獻上珍貴的祭品,有的是沒有瑕疵的牛羊,有的是美酒,有的是剛剛收獲的谷物,還有的則是玉器?!墩f文解字》對此進行了解釋:“靈,靈巫,以玉事神。”巫師用玉來與神溝通,求雨祈福。也有的篆文把“示”替換成了“巫”,突出“靈”就是巫,后來這種字形一直延續(xù)下來,發(fā)展到了繁體的“靈”字。
可是“靈”的筆畫有點多,寫起來比較麻煩。后來漢字簡化時,人們對這個字進行了簡化,把它寫成了“靈”。上面的“彐”表示手,下面的“火”表示火焰,這樣做也有幾分道理:巫師可能會用手拿著火來施展求雨之術(shù)。
古人相信巫能請神,因此“靈”從請神的巫師引申為巫師請來的神。從漢字起源的角度來說,“神”“靈”“仙”各有不同:“神”由代表祭臺的“示”和代表雷電的“申”組合而成,表達的是人對天上神秘力量的敬畏,神是天生的;“靈”則強調(diào)通神,溝通人與神的力量,人通過祭祀的方式祈求獲得神的護佑和賜福;“仙”拆開是“人”和“山”,寓意人在遠離塵囂的山上修行,得以脫離肉體凡胎,成為“仙人”。
《禮記·禮運》:“麟、鳳、龜、龍,謂之四靈?!惫湃税痒梓搿ⅧP凰、烏龜和龍這四種神異的動物稱為“四靈”——認為它們都是祥瑞,帶著上天的啟示降臨人間。別的動物也有靈性,比如唐代詩人李商隱《無題》: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”古人認為犀牛是一種靈獸,因而用“靈犀”比喻心意相通,情感共鳴。動植物名字里帶“靈”的,往往強調(diào)其獨特的靈性、神奇的效用等,比如“靈芝”“百靈鳥”。
“靈”由神引申為神異、靈異,比如“靈光”。進而引申為有效、靈驗、神奇,比如“靈丹妙藥”。“嫦娥應(yīng)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這里的“靈藥”指的便是西王母所賜的不死之藥。
一切生物皆有靈性,故而被稱為“生靈”。雖然萬物有靈,但是人是最具靈性的。《尚書·周書·泰誓》:“惟天地萬物父母,惟人萬物之靈。”人為萬物之長,聰明、有智慧?,F(xiàn)代生物學把人列入“靈長目”(拉丁學名:Primates),其源自拉丁文中的primus,意為第一、最高級,強調(diào)靈長目是哺乳動物中進化程度最高的。我國將它譯為“靈長目”,恰與古人的認知相符。
我們再來看一看“水靈”一詞的構(gòu)成:“水”的本義是河流,“水靈”即水神,在古詩中一般是這種意思。后來這個詞的意思發(fā)生了拓展,形容蔬菜、水果、花卉等鮮美嬌嫩。這很容易理解:“水”在這里表示水分,水分多了,植物自然就鮮嫩;“靈”表示鮮活、有靈氣、生機勃勃,而不是蔫蔫的、枯萎的、干癟的。“水靈”同樣可以用于人,形容人鮮活、嬌美、漂亮、有精神、有活力,而不是垂頭喪氣、老氣橫秋的樣子。
“水靈靈地×××”,則為這個詞語創(chuàng)造了新的用法。它源自一位韓國女子組合成員在采訪中的發(fā)言,她在展示合照時表示:“我就這么水靈靈地在中間,周圍都是可怕的姐姐?!边@句話經(jīng)過傳播、二創(chuàng),被拿來形容自己或者他人年輕、有活力的狀態(tài)。再后來就是萬物都可以“水靈靈”了,帶有一種調(diào)侃和幽默的意味,比如這篇文章“水靈靈地出爐”了。
2024年就這么水靈靈地過去了,2025年就這么水靈靈地來了,希望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把日子過得水靈靈。
(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(xié)會科學文藝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、文學博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