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延邊科協(xié) > 科普宣傳 > 遠離“大腦殺手”,讀懂膠質瘤的“出生證明

手機版百姓熱線
空白

遠離“大腦殺手”,讀懂膠質瘤的“出生證明

2024年09月12日 14:08

AI制圖

大腦無疑是最神秘的人體器官,它掌控著我們的思維、記憶、情感和行為,是生命的指揮中心。但指揮中心偶爾也會遭到“敵軍”入侵而受損,不少人會產生頭疼、惡心的癥狀,甚至認知逐漸“迷路”。膠質瘤,就是“敵軍”之一。

源于神經膠質細胞的“背叛”

膠質瘤起源于神經元周圍的神經膠質細胞,這些細胞原本是保護神經元的,可一旦癌變就成了“叛軍”。膠質瘤可以發(fā)生在大腦任何部位,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。

膠質瘤的“出生證明”上,遺傳和環(huán)境因素并列。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患上膠質瘤,但某些特定類型如膠質母細胞瘤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,髓母細胞瘤則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。

遺傳因素在膠質瘤的發(fā)病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研究表明,患有結節(jié)性硬化癥、神經纖維瘤病等遺傳性疾病的患者,其膠質瘤的患病風險顯著增加。

環(huán)境因素也是膠質瘤發(fā)病不可忽視的一環(huán)。你是否常聽說手機“陪睡”是惡性腦瘤的危險因素?長期暴露于高劑量的電離輻射,可增加患膠質瘤的風險。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大部分輻射(手機、電腦、微波爐),都屬于非電離輻射,理論上沒有致癌風險。此外,某些病毒感染,如巨噬細胞病毒感染,也被認為是膠質瘤的潛在誘因之一。

當神經膠質細胞“叛變”為癌細胞時,膠質瘤會不斷增殖并侵襲周圍的正常腦組織,破壞腦部的結構和功能。隨著腫瘤的增大和水腫,它會壓迫周圍腦組織,導致顱內壓升高,引發(fā)一系列臨床癥狀,如頭痛、惡心嘔吐、視力模糊、癲癇發(fā)作、偏癱失語、昏迷等。

手術治療是首選

手術治療是對抗膠質瘤的首選方案。手術的目標在于盡可能完全切除腫瘤,以減輕腫瘤負荷、改善癥狀,并為后續(xù)治療創(chuàng)造條件。然而,由于膠質瘤具有廣泛的侵襲性生長特點,完全切除往往難以實現(xiàn),尤其是那些涉及重要功能區(qū)的腫瘤。在手術過程中,醫(yī)生需要仔細權衡切除范圍和保護腦功能之間的關系,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同樣重要。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,阻止其增長和擴散。對于手術難以切除的膠質瘤,放射治療更顯優(yōu)勢。化學治療則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給藥,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。

“分子診療”提供新思路

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(fā)展,膠質瘤的治療已經進入“分子診療”的精準醫(yī)療時代。通過對腫瘤基因特征和突變情況的分子檢測,醫(yī)生可以準確分型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目前,推薦膠質瘤患者進行21種分子標志物的檢測,以提供全面診斷價值和預后意義。

在基因檢測的基礎上,靶向藥物應運而生,可以實現(xiàn)針對膠質瘤的特定分子位點的靶向治療。免疫治療也在膠質瘤的治療中展現(xiàn)出潛力,例如通過鞘內或腦室內注射,CAR-T細胞(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)能夠更有效地穿透血腦屏障并發(fā)揮治療作用,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;對于新診斷且無癥狀的膠質瘤患者,電場治療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;在傳統(tǒng)療法領域,醫(yī)生和研究者們也在利用新技術、新方法提高療效,如在術中應用神經導航、手術機器人、術中磁共振等技術以達到最大范圍的安全切除。

像大部分癌癥一樣,高級別膠質瘤尚無法治愈。通過科學篩查、及時診斷和治療,以及不斷創(chuàng)新的醫(yī)療技術,醫(yī)務工作者正努力解決掉這個大麻煩。


[ 本作品中使用的圖片等內容,如涉及版權,請致電。確認后將第一時間刪除。聯(lián)系電話:0433—8157607。]

延邊信息港 / 延邊廣電客戶端
標簽: 膠質瘤  治療  腫瘤  細胞  切除 

信息廣場

登錄天池云賬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