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延邊科協(xié) > 科普宣傳 > 科學家找到最大的星系,到底有多大?顛覆你的想象

手機版百姓熱線
空白

科學家找到最大的星系,到底有多大?顛覆你的想象

2022年04月15日 11:18

最近,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了宇宙一個巨無霸星系,說出來有些嚇人,我們一起來分享。借此機會,也普及一下星系的基本常識。

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星系星系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天體結構,是一堆恒星擠在一起形成的一個大系統(tǒng),俗稱宇宙島。星系形成的原因有各種解釋,還無定論。但一般認為,星系是宇宙大爆炸后10億年左右才形成的。但哈勃望遠鏡已經拍攝到了宇宙大爆炸后4.5億年正在形成的星系,因此星系的形成時間應該更早。

現(xiàn)代宇宙學標準模型理論認為,宇宙是在約138億年前的爆炸中誕生,宇宙大爆炸后一直在膨脹,溫度從初始的極端高溫漸漸冷卻下來,一直到大爆炸后38萬年后,溫度和密度才降低到允許中性原子形成。剛形成元素的宇宙只有氫和氦,還有極微量的鋰,這些元素在引力作用下相互凝聚,漸漸形成了大片星云團,原星系就這樣形成了。

原星系的星云團一方面收縮得越來越緊密,另一方面不斷吸收周圍氫和氦的加入,質量變得越來越大。由于收縮不均衡以及星云團之間的相互運動影響,導致原星系漸漸旋轉起來,旋轉較快的就成為盤狀或漩渦狀,有的成為橢圓形。

隨著原星系云團密度越來越大,內部由于引力作用又漸漸形成各自為政的小星云團,這些小星云團不斷收縮,漸漸形成了一顆顆恒星。

星系的主體是恒星,恒星形成后會吸附掉周邊的星云塵埃,因此恒星之間會變得越來越空曠。

但恒星、星云只是宇宙中的可見物質,現(xiàn)代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宇宙空間,看得見的物質只占4.9%,其余95.1%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。因此,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宇宙中占據著主導地位,而暗物質的引力作用是維系星系保持形狀的主要力量。

星系一般不會單獨存在,在引力相互作用下,總會抱團存在。最小的團叫星系群、團,大一些的團就叫超星系團,再大還有超超星系團,一直到巨大的天體結構,到可觀測宇宙。如我們銀河系就是與50余個星系抱團形成一個群,科學家稱為“本星系群”。

在這個群里,仙女座星系是老大,銀河系是老二,三角座是老三。其余還有四十多個星系屬于矮星系,比較小,分別圍繞著老大老二在運動,因此可視為老大老二的衛(wèi)星星系。

本星系群又與上百個星系團群組合成超本星系團,在其中本星系群是一個很小的團體,超本星系團核心最大的星系團叫室女座星系團,包含有2500個以上的星系。在本超星系團之上還有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,包含有10萬個以上的星系,我把這種級別的結構叫做超超星系團。

在這個之上還有更大的天體系統(tǒng)結構,整個宇宙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套疊起來的,一直到可觀測宇宙半徑465億光年。

而宇宙大尺度結構是纖維狀或網狀的,有點像干絲瓜絡?,F(xiàn)在年輕人恐怕很少見到絲瓜絡,就是絲瓜長大長老了,風干了剝去外皮,里面的瓤就是絲瓜絡,早年很多農村就用這個洗鍋或做鞋墊。

星系的纖維狀結構就是所有星系組成了宇宙的纖維,就像在“絲瓜絡”的“絡”上,而“絲瓜絡”之間的空洞,則是極度真空的宇宙空間,里面的物質幾乎都被引力抽走了,連暗物質都不存在,但還有微弱的微波背景輻射。

宇宙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質,就是站在地球上不管往哪個方向觀測,宇宙看起來都差不多,星系的量也差不多。據哈勃空間望遠鏡等科學觀測,天文學家們經過測算,可觀測宇宙的星系至少有幾千億到數(shù)萬億之多,甚至超過10萬億個。

星系的種類星系的分類方法很多,主要分為三類,即橢圓星系、螺旋星系、不規(guī)則星系。根據哈勃星系分類法,用E表示橢圓星系,S表示螺旋星系,Irr表示不規(guī)則星系。

橢圓星系又被分類成E0到E7,E0就是接近圓形,隨后從E1開始就橢圓得越來越厲害,到了E7就非常瘦長了。但這些星系不管從什么角度看,都有一個橢圓的外觀,沒有明顯的結構。

橢圓星系一般年齡都較老,由于其很老,因此吸附了越來越多的宇宙物質,或者由多個星系碰撞合并而成。在許多星系團里,核心都有一個橢圓星系,是星系的主引力源。

橢圓星系內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老年恒星占絕大多數(shù),新的恒星不再形成或極少形成。

漩渦星系是星系中心區(qū)域突起,邊沿較薄的鐵餅狀圓盤星系,會從核心隆起的核球周圍延伸出若干條螺旋狀旋臂,以漩渦式曲線延伸到星系邊際,就像一個風車或臺風構造。

漩渦星系又分為正常漩渦星系和棒旋星系兩種,正常漩渦星系又分為a、b、c三種形狀,Sa型中心區(qū)大,旋臂較稀松并緊卷;Sb型中心區(qū)較小,旋臂較大并展開較多;Sc型中心區(qū)為一個亮核,旋臂大而松弛。

棒旋星系是漩渦星系中心有一個棒狀光柱的結構,其旋臂與正常螺旋星系由核心涌出不一樣,看起來是從棒的兩端涌現(xiàn)。在螺旋星系中,大約有三分之二屬于棒旋星系。俺們銀河系就是一個棒旋星系。

不規(guī)則星系就是外形不規(guī)則,沒有明顯的核和旋臂,用Irr表示。不規(guī)則星系占所有星系約5%,是比較小的星系,一般只有太陽質量的1億倍到幾十億倍,極少可達太陽質量100億倍,因此這類星系也被稱為矮星系。這種星系分為Ⅰ型和Ⅱ型,Ⅰ型還有點螺旋;Ⅱ型毫無規(guī)則,亂七八糟。

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透鏡星系,用S0表示。這種星系是橢圓星系向漩渦星系或棒狀星系轉化,還為成型的過度星系,由于其中的暗物質不斷膨脹,因此具有天體天然透鏡功能,對天文學家們觀測遙遠的天體具有重要的放大作用。

宇宙中各種星系比例大致為:橢圓星系約占15%,漩渦星系約占80%,不規(guī)則星系約占5%。這只是一種說法,有些研究與這個比例有出入,另外透鏡星系目前發(fā)現(xiàn)不多,因此未列入比例。

那么,最大的星系到底是誰?這得分層次來說,距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是仙女星系(M31),它是一個漩渦星系,但與我們銀河系不同的是它核心沒有那根棒狀光柱,因此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漩渦星系,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,其盤面直徑約22萬光年,質量約為7.1*10^12個太陽質量(包含暗物質),恒星數(shù)量約為銀河系的2倍。

由于許多橢圓星系是幾個星系合并而成,巨大的引力不斷會吸附許多衛(wèi)星星系加入,且年齡超長,因此會長得很大。就在我們超本星系團里的核心,在室女座星系團中央,就有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,叫M87星系。

M87星系核心有一個巨大黑洞,就是2017年鬧得沸沸揚揚,人類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那個黑洞,僅黑洞本身就有65億顆太陽質量。這個星系距離我們約5500萬光年,就是光要走5500萬年才到我們這里,整個星系的質量約2.6*10^12個太陽質量,這大概是不包括暗物質的質量,也就是可見物質質量,而銀河系可見質量約為2*10^11個太陽質量,這樣就比銀河系質量至少大13倍。

但這種星系在宇宙中還只是個小ks。早在1931年,發(fā)現(xiàn)宇宙膨脹的科學家埃德溫·哈勃就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,這個距離我們10.45億光年的星系被命名為“IC 1101”。直到1991年,科學家們測量出了這個星系的直徑僅高達600萬光年。

但科學界對這個估計有爭議,即便按照爭議最小的估值200萬光年來看,這個星系也龐大得嚇人,是銀河系直徑的10多倍,其中包含的恒星至少有100萬億顆,而核心發(fā)出強大射電源的是個超大質量黑洞,估算質量有400~1000億個太陽質量。

就在今年2月份,美國《趣味科學》雜志網站發(fā)了一則報道:荷蘭萊頓天文臺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了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星系,科學家們把這個星系稱為“阿爾庫俄紐斯”,這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巨人的名字。

研究報告稱,這個星系距離地球30億光年,星系直徑達到1630萬光年,質量約銀河系的2400億倍。這是個什么概念?就是說如果“阿爾庫俄紐斯”星系的恒星類型與銀河系差不多的話,按質量測算,銀河系有4000億顆恒星,“阿爾庫俄紐斯”星系恒星就有960萬億億顆之多。

天啊,這也太顛覆認知了。這個星系核心也有一股射電源,也就是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,但相比星系質量,這個黑洞就很普通了,質量只有太陽的4億倍,只有M87黑洞的1/16,IC 1101黑洞的1/100~250。

這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嗎?可以說肯定不是,因為人類現(xiàn)在對宇宙的發(fā)現(xiàn)和認識還很淺薄,相信隨著科學觀測手段的提升,未來還會發(fā)現(xiàn)更多更大的星系。你說呢?歡迎討論,感謝閱讀。

時空通訊原創(chuàng)版權,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,敬請理解合作。

[ 本作品中使用的圖片等內容,如涉及版權,請致電。確認后將第一時間刪除。聯(lián)系電話:0433—8157607。]

延邊信息港 / 延邊廣電客戶端
標簽: 星系  宇宙  星系團  質量  橢圓 

信息廣場

登錄天池云賬號